展讯:百年中国照相馆人像收藏展6月29日开幕

 

 

开幕:2024年6月29日下午2点(无需预约)

展期:2024年6月29日-8月25日

展出地点: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一楼展厅

 
 

主办:

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

上海市收藏协会影像文化委员会

 

藏品提供:

马良、丁春林、许海峰、顾慧宁

 

 

部分展品预览:

 

20世纪初的这张人像中

道具是一个精美的咖啡杯

 

1920年代前后照相馆开始流行“二我图”,就是通过镜头遮挡完成二次曝光的“分身照”

 

 

三四十年代,以雪怀照相馆为代表,电影明星的照片被商品化,助推电影产业,也为照相馆带来更多普通人拍明星照业务。这是当时影星陈燕燕。

 
 

四十年代的照相馆服务精良,先提供顾客打上水印“此系草样”的小样挑选,再精心放大成品。

 

 

无论姿态、服饰、用光或道具‍

都凸显照相馆的精湛技艺与用心

 

 

 

解放初期照相馆仍沿用西式婚纱,但男方已着中山装。1960年前后,男女服饰已经完成“蜕变”。

 

 

70年代末,上海人民照相馆顾云兴拍摄的

戏剧家包幼蝶

 

 

中国照相馆的演进路径

林路

 

中国照相馆最早称为画楼,随后又有影相铺、像馆、照相楼、照相号、写真店等等名称转换,最终以照相馆定名。中英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各个通商口岸城市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大商埠,迅速接纳了摄影术。原香港画师张老秋在广州设的宜昌楼照相馆,于1870年迁到上海福州路。同年,广州的苏三兴照相馆也迁至上海的汉口路,以妓女、艺人拍摄艺术照而闻名。照相馆业的崛起,为摄影在中国铺垫了商业化和市民化的通衢。

 

这以后,照相馆的风格也在一路演进。

 

比如,上海耀华照相馆拍摄风格:“世人论相,贵白而不贵黑,不知黑为阴,白为阳,阳非阴不显,白非黑不浮,故骨格高低,须眉隐现,以及精神之流动,层次之深微,必藉黑以施其巧,倘白太多,则像与纸平,焉能浮凸?”从而突破了当时一般中国摄影师只用平光照明的做法。而宝记照相馆常为文人雅士拍照,并在照片上题诗,在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。资料显示,当时的摄影室大多都设在顶楼玻璃棚内,完全靠日光照相,光线强时,利用棚顶下所装的白布来柔化直射光;光线弱时,则利用反光板辅助加光。拍照时,摄影师拍一下木板,就像说书人敲“醒木”一样,以引起被摄者注意力的集中,据说“拍照”两字即由此而来。

 

20年代起,由于社会的进步,照相术的成熟,人们都想拍张照相留作纪念。还有唱京戏的演员和票友,都不惜重金拍摄和放大剧照,挂之于戏院以吸引观众,或陈列于照相馆,以招揽顾客。个别的照相馆以外国人充当摄影师为号召,有的还雇了跑街到处拉生意甚至通过名人做广告。

 

30年代以后的照相馆业,随着摄影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,从原先少量的造型姿势,发展到多种姿势,用光讲究、还提供相关道具和布景给顾客挑选。同时还加强了照片的着色技术,强调了色调和光影层次关系,包括背景的艺术烘托效果。甚至还出现了香水照,即带有香味的照片,深得当时都市摩登女性的青睐。

 

早期照相馆装置着各种布景的摄影棚,为图像规定了一个演绎空间——小桥流水、假山庭园、门厅桌椅,无论被摄的对象是谁,图像的叙述将在一个类似于家庭生活的私密性空间中展开,这种背景设置强调的是私人生活情景的原生态复原。其次,就像早年的清宫照一样,照相馆多为女性留影,以拍出精美的女性肖像照、生活照为其器械精良和技术精湛的标志。这一对象的择定呼应着“女性观赏”的社会潜心理。

 

一家照相馆在创立时,不可避免地会打下一个风格的基础,解放前照相馆的学徒制保证了这种风格的延续。当然,时代流行的变化,会造成不同的年代产生不同的作品。不同的摄影师的个人审美,也会产生不太一样的作品。但是,一些有特色的老字号照相馆,它的作品风格,特别是工艺技法大多是一脉相承的。例如:王开照相馆——以多灯照明(俗称大光),模拟自然光中阴天散射光为特点。照相光线柔和均匀,层次分明,无明显生硬的投影;人物姿势端正大方。团体照排列整齐。上下左右光线统一,故深受群众欢迎。这种用光方法,“王开”延续达四五十年。中国照相馆——照片的特点是格调明朗,讲究形象美化,背景淡雅,光线柔和悦目,整修细腻光洁,着色明快艳丽。人民照相馆——原为俄国人乔奇·奥杰根创设的“乔奇”照相馆,位于茂名南路,解放前夕盘卖给顾云明。改名为“乔士”照相馆,公私合营后迁至淮海中路。该店特色,影调富于变化,擅长拍摄高、低调照片,格调高雅。低调照片,浓郁有力;高调照片,淡雅文静。上海照相馆——前身万象总馆,由朱天民创办,同时还有复兴路与天潼路两家分店,当时在行业中独树一帜,以儿童摄影闻名全国。照相体裁新颖多变,光型偏侧面光,光效鲜明,除证件照外,都是以放代印,层次丰富,立体感强。

 

至于后来照相馆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,到六七十年代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所谓“小资产阶级”情调,从而在大众化的审美空间中构成了中国照相馆独有的“奇葩”。

 
 
 
 
 
更多相机、摄影文化体验与学习交流活动!
敬请关注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!
 
 
期待更多摄影痴友们莅临参观!
开放时间:10:30至17:00(16:30停止入馆)
周一闭馆,国定假日开放时间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公告
 
 
 
 
 
2020年,原徐汇区安福路的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、IG映界影像艺术馆更名为“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”,并迁址浦东,已全面落成的体验型综合场馆,拥有三大展区(世界摄影器材与工艺发展史图文与实物展示区、国外经典收藏相机展示区、中国相机工业发展史展示区)、艺术展厅、咖啡馆、银盐暗房、摄影古典工艺研究中心、摄影教育中心、浦东图书馆影像主题分馆
 
 
 
地址:
浦东新区五星路676弄天安万科御河企业公馆39号
 
交通:

地铁十三号线华夏中路站

地铁十八号线莲溪路站

 
电话:
021-54111152
 
开放时间:
  10:30至17:00
   16:30停止入馆
  周一闭馆,国定假日另行通知